宝教通

西乡中学

>学校首页>教学教研>学科建设>内容详情
热门资讯
  • 暂无资讯

基于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本土文化项目化实施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 2023-06-07 09:53 发布单位: 西乡中学 浏览量: 1080 【公开】

——以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非遗申报探究型学习任务群的开发为例

 

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已经作为西乡乃至宝安的一张文化名片,继2013年入选深圳市第三批“非遗”保护项目后,2022年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地居民学生的祖辈父辈见证了北帝庙的历史变迁,庙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美好的记忆。但令人惋惜的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诸多因素,古庙文化传承状况濒危,亟需我们来担起传承的责任。而项目化学习是植根于课堂,探索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有助于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此,2023年5月18日下午,西乡中学主持开展此次以“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非遗申报探究型学习”为主题的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初中语文教研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西乡中学主会场和福永中学分会场。主会场由德育副主任石吉梅主持,西乡中学王玲副校长、办公室刘惠裕副主任、教学处张立庆副主任、教科室副主任聂立华、周艳以及全体语文老师参与,福永学校线上老师线上参与,康桥书院、为明学校、松岗中英文实验学校的同仁到场交流,研学共进。全程以课例展示、专题讲座、嘉宾点评等形式落实教研展示活动。

 

课例:

课例1:看庙会百态,品文化价值

西乡中学马宁老师整合课本八下第一单元民俗单元,以北帝庙户外艺术展厅开设学生作品专栏,协助学生完成投稿作品为情境,以完成“西乡民俗风情馆”文字解说稿为驱动性任务,依托知识和范例支架,学习“四写法”(总写场面、动静结合、抓住细节、虚实相生),落实场面描写写作核心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评价量表,完成并修改文字解说,打造“民俗风情馆”。

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身边文化,体悟民俗精神价值,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乡土家园的情操。

 

课例2:探古庙渊源,写人物精神

西乡中学张影老师基于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精神,创设西乡北帝古庙公众号推送关于美丽庙会人,我们为人物写推荐词这一情境,通过例文支架,提炼出“三度”(精度、准度、温度),落实人物推荐词写作核心知识,挖掘人物精神,打造“最美古庙人”。

本节课不仅教给学生写作知识,更引领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启迪同学们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带着新时代的特色从传统中走来,谱写新的时代精神篇章。

 


二、讲座: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本土文化项目化实施路径探究

温静老师做了以题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本土文化项目化实施路径探究”的讲座。该项目化学习以创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任务情境,以撰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为核心知识分为梳理古庙历史变迁,打造古庙人物名片;聚焦庙会传统活动,擦亮古庙活动名片;撰写项目申报书三个子项目,整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以及名著《朝花夕拾》中篇目,从实施缘起、实施规划、具体实施和项目化学习的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项目化学习的分享。

 10.jpg

三、嘉宾点评:

兼职教研员黄翀老师点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黄翀老师肯定了西乡中学在本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上的深入尝试和丰硕成果。于老师而言,老师们无论是青年还是骨干,都非常善于教学设计、课堂引导和学法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学生与文化、文本对话的桥梁,为学生更沉浸、更深入地进行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于学生而言,学生能够沉浸于阅读的世界,又能够大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思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给予的多种支架活动起来,并转化为学生自主的知识建构。

同时也指出,项目化写作教学的深化或发展空间,比如怎样设定项目化写作教学的预期成果并提炼相关核心写作知识,更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1.jpg

(图片:黄翀老师点评)

 

兼职教研员李鑫老师指导: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外修与内炼

李鑫老师做了主题为“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外修与内炼”的指导,他从选好项目化学习的切入点,做好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单,进行项目化学习的分组安排以及梳理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收获四个方面达到外修目的,即对接生活 ,能力外显;

同时,从回归课堂回归语文能力,回归纸面回归问题解决,回归成果回归方法总结,回归课程回归素养积淀四个方面达到内炼,即回归语文,素养积淀。

 12.jpg

四、收获与反思

 这是我校师生对项目化学习的初次尝试,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迈出了从课本走向生活的第一步。本次活动收获不少:

课例,文学与文化齐飞。本次项目化学习以西乡北帝庙三月三庙会为载体,设置驱动性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提炼出“三度”和“四写法”写作知识,打造“最美古庙人”和“民俗风情馆”。

讲座,理论与实践并重。资料收集卡、人物采访单、实地照片、巡游视频、学长讲座……课件中大量翔实的学生成果,记录了项目迈出的每一步。同时,讲座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提炼升华,反思总结。

项目化学习,有意思和有意义共进。学生一起吃千岁盆菜宴,赏麒麟英哥龙狮舞,逛大庙会,甚至客串体验了一把香客,传统书写作业开始多元化,照片视频采访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甚至腼腆学生打破内向,完成采访作业。有意思和有意义是一体双面。

项目化学习对教师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每一小步的迈出,我们都遇到了或大或小的困难,走了不少弯路。此次活动,让老师们更加认识到自身亟需加强理论学习,加快步伐在做中学。

只要热爱,再崎岖的道路,也一样能看到山河明亮,种子在陆续开花。

 


文稿/西乡中学语文科组

图片/王婉玲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招生咨询电话:27757162      资源平台技术支持电话:29999500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