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教材历史学科示范科组建设工作学期总结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完成总体情况
(一)工作目标与任务
1.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研促教,全面发展
在示范性科组建设过程中,西乡中学历史科组,坚持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并根据教育部统编新教材的特点,围绕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形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教学特色,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实现以研促教,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与新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相结合,全面发挥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育功能。
2.以课程为抓手,史鉴育人、提升质量
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及历史科组“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素养为先,史鉴育人”的教学目标,历史科组以历史新教材为依托,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和历史教材丰富的教化功能,结合本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开展新教材的课题研究与实验,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3.以师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在新课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发展,以讲座、论文、专著等形式把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中的发现传播出去,提升影响力。使参与教师成功成才,使莘莘学子成才成器,这样,本次工程作用才名至实归。
4.注重教师梯队建设,打造一批区市级名师
通过扎实务实而又细致的课程教学实验和工作,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使之成为在宝安区甚至是在深圳市都有影响力的教师。通过名师引领,团队行动,带动一批,辐射一片。本次工程周期内科组内培养 1-2 名区级以上名师,2-3 名区级以上名师培养对象。
(二)完成总体情况
1.课题研究竞相绽放,学术研究氛围浓厚。
开展新课标新课程示范科组建设两年,历史科组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学期正在进行的课题有1个省课题,1个市课题,4个区级课题,在此研究氛围的推动下,本学期又新申报成功1个省课题,2个区级课题。
历史科组课题研究一览表
课题级别 | 主持人 | 课题名称 |
省级 | 蔡景贤 | 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
省级 | 蔡景贤 | 基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实践研究 |
市级 | 冯威娜 | 文史跨界视角下的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实践研究 |
区级 | 喻芬芳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历史选择题研究 |
区级 | 唐万清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材料题命题特征和答题技巧 |
区级 | 冯威娜 | 文史跨界视角下的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实践研究 |
区级 | 朱铁甲 | 高中历史学科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提问类型及解题方法 |
区级 | 喻芬芳 | 基于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下的学业质量评价 |
区级 | 吴浩亮 | “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达成量表的设计与运用实践研究 |
2.打造西中精品示范课,中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成效显著。
本学期开展了西中好课堂示范课,冯威娜老师的《核心素养下的高考真题训练》、江琪老师的《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刘闯闯老师《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三节精品示范课,在课堂观摩与研讨中,形成了历史特色的教学模式,共建西乡中学优质榕润课堂体系。
本学期宝安区高中中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喻芬芳老师获得一等奖,江琪老师范得二等奖,刘闯闯老师范得了三等奖。其中喻芬芳老师代表宝安区参加深圳市中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并获得了深圳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攀升,高三历史在宝安区一模考试中成绩优异。历史科组成为西乡中学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的、优秀的示范科组,成为西乡中学一个亮丽的名片。
二、重点工作与成效
(一) 研教结合,校长垂范
在创建示范科组过程中,历史科组采取把教学与教研,把新课程新教材的实验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推动科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显著提高。蔡景贤校长作为宝安区教科研专家和历史科组的一员,在疫情形势严峻、行政事务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前沿,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蔡校主持广东省高教厅课题《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推进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又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并顺利开题。在蔡校的示范引领下,一批结合新教材实验的科研课题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吴浩亮老师《 “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达成量表的设计与运用实践研究》、喻芬芳《基于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下的学业质量评价》成功通过区级课题的立项,历史科组的课题研究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二)名家指路,名师示范
为推动示范科组建设,我们如期举行了历史学科示范科组建设研讨会议,并邀请了市、区历史教研员周晓楠老师,周朝阳老师以及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瑞锋老师及华南师大黄牧航教授等历史名家在线指导历史学科示范科组建设、课堂教学及课题研究,其后,我们还力邀广东省历史教研员陈家运老师指导科组建设和历史学科高考教学等相关研究工作。
本学期开展了3节历史学科示范课, 江琪老师的《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展示课,充分收集多种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民族国家的概念、形成的因素进行梳理,重在给学生建构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逻辑关系,强调对学生历史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与指导。刘闯闯老师在《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展示课上,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悟。本堂课邀请了黄牧航教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准点评,黄教授高度肯定了刘老师对于本课内容的把握,尤其是对于教材内容的利用和解读。冯威娜老师的《核心素养下的高考真题训练》展示课,从学生谈高考题的做题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自主根据材料进行高考模拟命题,再到自主解题。蔡景贤校长亲自带领全体历史科组老师全程参与听课与评课,肯定了教师课堂设计体现的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思想,并通过小组合作、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归纳、学会梳理历史的线索,不断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充分贯彻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基本教学原则。
在新课程新教材示范科组建设过程中,历史科组全体老师热情高涨,全情投入,冯威娜、喻芬芳、江东霞、刘闯闯老师积极参加宝安教育在线万名教师晒好课活动,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三)传承创新,形成特色历史学科教学模式
根据“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素养为先、史鉴育人”科组理念,历史科组在新课程新教材实验的探究过程中,特别注意发挥历史学科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知识和素材的一面,把历史与传统、艺术、文学和家国情怀的思想素养教育机密结合起来,把“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素养为先史鉴育人”的我校历史科组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为新课程新教材的科研实验和学科示范组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本学期历史学科与美术学科联合进行跨界融合,在丹青轩一起策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系列活动,通过创造视觉化沉浸式学习环境,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建筑作品鉴赏大赛。
本学期通过学科示范课的观摩与研讨,专家点评与指导,历史学科形成了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活动展示——学业评价”的项目式学习方式,落实历史时空、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本课课模式邀请黄牧航教授进行线上指导,并与汕头市龙湖区新溪第一中学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
三、挑战与对策
在创建新课标新课程示范科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如:
1.新教材新课程高考如何进行高三教学复习?如何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与命题热点?
2.疫情形势下如何开展新课程的线上教学?如何开展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如何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新课标新教材体系下如何协调选择考班级和合格考班级的历史教学?
4.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5.怎样的课堂教学是高效的,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6.如何指导学生做题,怎样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
面对新课标新课程示范科组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创建新课程实验的示范科组历程中,我们历史科组的全体成员,决心在蔡景贤校长的引领下,团结一致,踔厉奋发,用百倍的热情、百倍的干劲、百倍的努力,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直面困难,直面挑战,赓续西乡中学历史科组的荣耀,为西乡中学这个金字招牌增光增色。
在创建新课标新课程示范科组的过程中,西中的历史人将不忘初心,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