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教通

西乡中学

>学校首页>特色教育>音乐>内容详情
热门资讯
  • 暂无资讯

论音乐教育的和谐立人旨趣

发布时间: 2012-10-15 09:19 发布单位: 西乡中学 浏览量: 450 【公开】
 

201010月陕西西安发生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刺人事件震惊全国。药家鑫当时是西安音乐学院一名三年级本科生。20115月药家鑫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20116月被实际执行。这事于被刺死者、被判死刑者及相关家属都是莫大的悲痛或悲剧。药家鑫事件虽然仅仅是一个个案,但他驾车撞人后又下车拔刀将伤者刺死(刺八刀)及驾车逃逸过程中再次撞伤两行人的情节颇能折射出他的心理品格或精神人格的问题,药家鑫辩护律师关于药是属于“激情杀人”的辩护实际上并不能在法律上和道德上为药的行为及行为责任作任何推卸和解脱。药家鑫事件作为一种极端的案例,也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音乐人的心理品格或精神人格是一个隐秘而重要的问题,对于其的关注十分必要或亟需。本文即基于这一点来谈谈音乐教育或音乐参与中如何来培养和谐的精神人格,来谈谈音乐人当有何种良好的心理品格。

一、和谐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音乐是人类的一种特定的艺术形态,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音乐理论专门著作《乐记》起文就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就是说人有感于外物而发出宫、商、角、徵、羽等五种不同调式的“声”来;声声相和,声声相应而有一定的韵律,就成了“音”[1]。《乐记》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正义》则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乐记》、《乐书》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孟子·告子下》云:“有诸内必形诸外。”音乐作为“乐音”组合而成的韵律之声,无论是通过人体器官还是通过外在器物(乐器)以及其他乐舞形式展现出来,无非都是在表达人“感于物而动”的情感或感受,故形于“声”,成于“音”,达于“乐”。然而,中国古代艺术理论虽然承认音乐艺术等是“歌以叙志、儛以宣情”(嵇康《声无乐论》),是表达和展现人的内在心里感受,是表达和展现人的情绪和情感;但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或者说儒家的乐舞理论,却更强调音乐对人的心灵的涵养,乃至强调对人间秩序的调节——这就是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也即“过犹不及”(《论语·先进》)的主张,故《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对音乐是很精通的,能唱能弹能曲且热爱之,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而且自己也刻苦地向当时的音乐前辈师襄子、苌弘等学习琴术,并大力整理有关的音乐遗产,自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司马迁则谓之为:“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这位实施立体性、综合性教育也即“六艺”教育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曾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并且说武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而褒赞韶乐为“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是位极富人情味和艺术才情的教育家,他在删定《诗经》的时候,就把民歌性质的《风》放在了宫廷音乐《雅》和祭祀音乐《颂》的前面,并且尤其把咏叹男女爱情的《关睢》放在了开篇;他主张人的情感要欢喜而不放纵,感怀而不伤痛,做到可乐亦可哀,但最好是平静怡人的优雅之乐,或是淡淡而平和的哀伤。  

然而,在当下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会发现许多青少年学生往往偏离了古典音乐艺术宽厚、平和、雍容的可贵精神方向,常常将艺术视作宣泄个人情绪的途径;而音乐的参与或演奏,也仅仅停留在初步的“歌以叙志,儛以宣情”的音乐行为层面。例如:1不喜欢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对高雅音乐缺乏意趣乃至反感、厌恶甚至发展至“深恶痛绝”。受大众传媒和流行乐坛的影响,学校教育中一旦教师播放和讲解一些古典音乐,不少学生就叫喊:“老土!”2对音乐的理解和实践普遍较浅薄和单一,情绪冲动有余而深刻思想不足,缺少对自我体验的反思、反省和自我情感的提升、超越;一如某些“行为艺术”,连对生命的起码思量和敬畏都尚缺乏,谈何有深刻的思想和经典的作品。3歌坛影坛不少从事音乐或其他艺术的人士频频爆出有心理障碍的报道,比如200341跳楼自杀的香港艺人张国荣;与此相类似,不少青少年学习音乐本应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音乐却将其推向了另一偏狭的深渊——孤傲、抑郁、狭隘、偏激、放纵——这就是历史上孔子为什么称“郑声淫”而反对郑、卫之音的深刻原因。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招生咨询电话:27757162      资源平台技术支持电话:29999500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