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深圳市西乡中学高三老师在李伟钢主任的带领下赴浙江大学参加“好老师·好教育”主题研修班培训。
在研修班学习的第一天,大家聆听了浙江大学徐小洲与张丰教授的报告,两人的报告或高屋建瓴,或烛微显隐,都让人回味反思,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何谓“好教育”?见仁见智。是传统的重应试比成绩,还是被视为“高大上”的看素质重能力?徐小洲院长独辟蹊径,缘事析理,深入浅出,巧妙地回答了面对新高考的挑战,我们该怎么做才是“好”的教育这个问题。正如他说:“若干年后,回想我们接受的教育,知识化为能力,价值融入思想,辩证参与思维,思想稳健而不陈腐,实践创新而不盲动,和谐、快乐。这就是成功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而浙派知名教育家张丰先生则以美国考察的四节课来谈感受话体会。无论是语文课的创意写作还是历史课的《德国史》;抑或是综合活动课的“机器人操作”、数学课的推理判断, 都让人感受到课堂教学中藏巧于拙寓高妙于平凡的艺术。为此,张教授提出了“学习设计、方法立意”的观点,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方法思维与探索经历,才能实现“教师的功夫在课前,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的理想。张老师以《站在学生身后的老师》为题来诠释他的教育观,引发对课堂中师生地位与作用的深入思考。
两场报告,一个重理论阐释谈前瞻,从虚处着眼,一个重课堂实践见真知,在实处落脚。一虚一实,理论结合实践,阐发比照,相得益彰。
这样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
(文/图 梁文先)